降低企业出口成本有效窍门
目前,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增长缓慢,商品出口如不实施降价,似乎出口额就难以保证。据国际中港物流出口贸易委员会介绍,很多企业可能已经发现:出口额上去了,利润却跌了下来,在想方设法保证做赚钱买卖的同时,企业的成本压力却越来越大。 以中国出口的重头行业——纺织品行业为例,据海关统计,1998年中国大陆地区纺织品服装出口428.56亿美元,比1997年下降6%。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买方所接受价格水平的大幅下降。由于平均出口单价下降8.8%,尽管出口数量增长2.88%,出口金额仍净减27.4亿美元。其中,对港澳出口单价降幅最大,达12.8%;对韩出口单价也下降10.62%。这种降价的势头到今年仍未减弱,截至1999年5月,从国家纺织工业局提供的统计数字看,各类成品服装及纺织品的出口单价分别比去年同期下跌了约7%。 在产品价格下跌的市场环境下,企业降低了成本才可能保证有钱赚。有经验的出口商和成本管理专家认为,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摸索出一套降低成本的操作方案,是摆脱目前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。如果企业能在生产与包装环节进行科学设计与成本核算,在出口流程的运输中灵活操作,在海外营销和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采用信息技术,出口企业完全有可能降低出口成本。 在生产方面谈到降低成本,产品结构与生产工艺水平是关键。据统计,原材料成本的比重在出口生产企业中平均占80%,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占85%以上,有的甚至高达90%;在技术含量高的企业,却不到30%。改善出口产品结构,将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作为企业产品的主导,是降低企业成本的明智措施。国际中港运输贸易委员会表示,就以纺织业为例,武汉第一棉纺厂有关人士认为,要扩大出口增强面料的价格竞争力,面料生产企业应注重原料结构的调整和印染后整理的改进。这一方面包括了加强过去较落后的品种研究开发,如细旦纤维、lycra纤维、tencel等纤维,另一方面还需改进印染后整理工艺。目前,中国很多印染厂由于工艺技术的落后,企业只能把好的坯布出口,让韩国、孟加拉等国家拿去加工后赚大钱。因此,企业如投入一定资金提高生产工艺技术,不但生产成本可以有效减少,而且还有利于企业生产出更高层次的产品,在国际市场上卖个好价钱。 以类似OEM的方式,将自身产品所需的配件生产外包给专业生产厂家,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,是目前国内企业较通行的一种做法,实施过程中必须掌握“火候”。在进配件时,首先,应该锁定一家具备优势和长期合作前景的厂商,而不是谁的价格便宜买谁的,这样才能逐步把它变成“自己的”工厂,便于今后控制质量以及价格。其次,在合作开始后,必须基于双方互惠的原则,让它也感到有利可图,才可保障质量方面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。国际中港货运贸易委员会表示 在生产过程中,包装质材的选用以及装箱和装柜方法,往往是外贸生产企业容易忽略的环节。但对低值消费品来说,这一环节却是有效降低运输及销售成本的一环。内包装采用白盒还是彩盒,外箱采用5层复合纸箱还是三层的,包装箱如何在集装箱内摆放,都可对出口成本产生相当大的影响。 就内包装而言,一般日用消费品出口时买方会在合同内提出明确规定。所以,这里提出在内包装盒上节省开支,并不是说,当买方希望供给彩色包装盒时偏给他白盒包装,而是说从买家适合销售的角度去考虑出口企业的包装成本,事先应尽可能给他多几种包装选择。例如,可以提供白盒贴彩色包装纸的内包装,有些非礼品类的商品,还可提供非盒装的纸卷蛋格包装。这样,不仅方便了客户分包或针对其客户群作出相应选择,同时,更重要的是降低了自身生产成本。